Hubei Jiahua Automotive Parts Co., Ltd
站在2024年的第一縷陽光下,回望過去的一年,相當于回望黃道面一圈的軌跡——在這里,時間和空間達到統一。這既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公歷年,也是一個期盼冷靜的青龍年。
在2023年初,整個汽車產業界都摩拳擦掌打一個翻身仗,因為帶著鐐銬跳舞的滋味實在不好受。大家希望看到,不再受到壓抑和牽制的大宗消費,能爆發出什么樣加速度。
但2023年像是被高明的編劇精心策劃,不斷反轉、跌宕起伏。宏觀結果雖然尚算不錯,但整個市場的競爭基軸,已經偏離了業內熟稔的軌道。變化到這種程度,可以視為自內而外的激烈變革,變化本身對保守者尤其不利。
新能源市場全年滲透率料定超過33%。仍占據優勢地盤的燃油車,卻相繼在社交媒體上失聲,反映了市場的偏好正在加速轉移。
2023年,傳統品牌拼得很辛苦。以價換量,力圖將終端消費維持在高位。而市場份額和品牌聲望的增量,都屬于戰略激進者。
在換購大周期內,零售數據保持韌性,但以品牌和價格體系漸次后退為代價。如果試圖戰略破局,必然要回歸本源,即創造出屬于這個時代的新價值,才符合胃口被吊高的消費者期待。
這一次,又是一二線市場引領的潮流走向。
2024年,無論自主還是合資,其燃油車體系,再難扛起利潤的重任。
這將加速燃油資產的淘汰。主機廠正迎來“復飛”or“著陸”的決斷時刻,前者意味著要持續保有傳統矩陣,后者則要求加速產品和平臺生命周期進程。
如果燃油乘用車市場,進一步萎縮至1000萬輛,那么大部分傳統廠商將會忙于以插混替代油車。選擇趨同的結果,就是2024年新能源再次加速,只不過是以插混而非純電為主要的市場牽引力。
插混和純電加在一起,將與燃油車近乎平分秋色,滲透率將在某個月觸及50%的平衡線。
出口業務,日益充當油車平臺的蓄水池。
相比日新月異的中國市場,外部世界混亂、混沌、龜速爬行。2023年的出口整車,90%都是油車;2024年規模更大,但油車比例只會有微小的下調。
在未來,中國品牌的海外業務將是涇渭分明板塊:以國內產能為“后方基地”的整車出口;以海外產能為“前進基地”的本地產能。
前者已經超越所有對手,后者遠遠不如德日品牌。畢竟幾年的突飛猛進,尚不敵幾十年的高城深溝。后者是以廣泛而穩固的全球品牌認知為基礎的,跨國車企的生命力仍然不可小覷。
2023最后一周的幾場發布會,將2024的趨勢昭示得清清楚楚,那就是“智能”成為產品錨與競爭矛。
2024年的雙智競爭,將以“超級產品力”的形式,持續占領用戶心智。快速擴展城區NCA,至不濟也要上通勤模式;智艙接入大模型,兩者都至少要以15天為周期迭代。這些能力的基礎,則是數字化架構、本地和云端算力、千人以上的軟件研發團隊。
如果還未能跟上節奏,就只能走兩個下沉通道:更依賴下沉渠道;更依賴價格下沉。比這更重要的,是準確判斷市場和自己。
車企之間的競爭勝率,由產品競爭力的總和決定。而市場競爭格局,則由群體行為的一致性和有序性決定。錯位競爭和重新定義,將變得更艱難。競爭賽道將變得收窄和平坦,一切無遮無攔,無法閃避和騰挪,只能硬剛。
國內市場技術前景明確,市場容量明確,玩家數量明確。
正在展開的2024,是貌似充滿確定的一年;不確定的,是品牌對價值的理解,和價值指引的行動力。
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。
環境從來不是決定性因素,而“強者”的概念是相對的。在品牌向上攀升、力量尋求外溢的2024年,汽車企業的發展機遇仍然廣闊。